其他
宜芝多身陷关店潮!紧急关店70多家...上海人记忆中的老牌面包店相继“消失”,它们到底差在哪?
最近
上海人吃了二十年的
宜芝多
正身陷关店潮
尤其8月以来
宜芝多开在地铁站里
和街边的门店消失了一半
关店数量达70多家
究竟是什么原因
让这个已经来上海21年的
台资烘焙品牌也撑不住了?
还得从它的创立开始说起
...
宜芝多地铁游泳馆店贴出关店告示。
1992年
台湾烘焙师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创立了“宜芝多”品牌。
那时正是上海台资烘焙企业的黄金年代,同期的还有“克莉丝汀”“85度C”等知名品牌。
1999年
美罗城的地下一层开出第一家宜芝多。并在1999-2010年的黄金10年,进驻上海各大商圈。
2016年
宜芝多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名为“百店计划”战略合作协议,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区门店的拓展。
之后宜芝多75%的营收都来自于设立在地铁站的门店,地铁门店数达105家。更有人说:在上海,只要能换乘的地铁站几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铺。
而这,也为宜芝多今日的落败埋下了伏笔。
今年
受疫情影响,宜芝多1个半月内在上海地区关店了70余家,门店数仅剩疫情发生前的一半。
为了追求新鲜度,他们更喜欢现烤现卖的经营模式。
年轻消费者对跨界的零售模式也越来越热衷。
高克敏说,“那些老牌面包店,昔日的成功在于较早走上大规模连锁经营的道路,集约经营,快速开店,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。但这样的模式,却少了个性化以及创新的灵活性,面对新的竞争态势,就敌不过单店经营或者刚刚兴起,有一家两家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了。”
石窖面包门店内有专门的石窖炉,面包需发酵7小时;
泸溪河一炉老鸡蛋糕,从打蛋开始到最后出炉,前前后后要1小时,一炉桃酥,前前后后更是要花上4小时;
喜茶、“奈雪的茶”的店堂里,烘焙香、果汁香、花草香交织在一起
嘿,星标我们了吗?